自那场宴会之后,程逸风在长安城声名鹊起,风头一时无两。街头巷尾,人们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他那精湛绝伦的箭术,无论是达官显贵的府邸,还是市井百姓的茶肆,他的名字成了最热门的话题。年轻的公子哥儿们对他的箭技钦佩不已,争相模仿他的射箭姿势;而老人们则在感叹着程家又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,仿佛看到了当年程咬金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。然而,随着他的名声如日中天,危机也悄然降临。正所谓树大招风,他的崭露头角,像一根尖锐的刺,扎进了一些人的心里,引来了嫉妒与不满。
在朝堂的权力漩涡中心,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派势力,对程逸风的崛起深感不安。在他们眼中,程逸风不过是程咬金的私生子,出身并不正统,根基浅薄,却如此高调地出风头,迅速获得众人瞩目,已然威胁到了他们苦心经营的利益格局。长孙无忌坐在府中的书房里,面色阴沉得如同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,他手中轻轻敲击着座椅的扶手,眼神中闪烁着阴冷的光芒,对身旁的心腹幕僚低声说道:“这程逸风,不能再任由他这样发展下去了,必须给他点颜色看看,让他知道,这朝堂之上,不是他能随意闯荡的地方。” 于是,一场针对程逸风的阴谋在暗中悄然谋划。
数日后的朝堂之上,气氛异常压抑,仿佛空气中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息。那几位被长孙无忌暗中指使的大臣,在早朝时突然发难。他们站在朝堂中央,言辞激烈,情绪激动,那架势仿佛要将整个朝堂掀翻。其中一位大臣向前跨出一步,手指着程逸风,大声说道:“陛下,臣有本要奏!这程逸风,不过是仰仗其父程咬金的威名,才得以在宴会上崭露头角。他年纪轻轻,毫无朝堂经验,实则并无真才实学。若让他就这样轻易踏入朝堂核心,日后定会扰乱朝纲,坏了我大唐的根基!” 他的声音尖锐而刺耳,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,如同汹涌的潮水,试图将程逸风淹没。
程咬金听闻此言,顿时气得吹胡子瞪眼,脸涨得通红,怒发冲冠,那模样就像一只被彻底激怒的雄狮,随时准备扑上去撕咬敌人。他猛地向前踏出一步,双手紧握成拳,大声怒斥道:“你们休要血口喷人!我儿逸风箭术高超,那是他日夜苦练所得,每一支箭都倾注了他的心血,怎容你们这般污蔑!他自小就勤奋好学,心怀大志,一心想要为我大唐效力,岂是你们这些心怀不轨的小人能比的!” 程咬金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,充满了愤怒与威严,震得朝堂上的大臣们都不禁心头一颤。
然而,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弹劾与指责,程逸风却面色沉稳,眼神冷静,心中并无丝毫慌乱。他深知,在这复杂的朝堂斗争中,慌乱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局面。他深吸一口气,向前一步,恭敬而从容地向李世民请求道:“陛下,臣愿接受任何考验,以证自身清白。臣相信,清者自清,只要陛下给臣一个机会,臣定能让众人看到臣的能力。臣对大唐一片忠心,绝无半点私心杂念,愿为陛下分忧解难。” 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,不卑不亢,在朝堂上清晰地响起,仿佛一阵清风,吹散了些许紧张的气氛。
李世民端坐在龙椅之上,静静地看着这一切。他的目光在程逸风、程咬金以及那几位弹劾的大臣之间来回扫视,脸上神色平静,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。听到程逸风的请求后,李世民微微点头,答应了他的请求。他看着程逸风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,仿佛在说:“朕倒要看看,你这小子到底有多大能耐,能否在这朝堂的风浪中站稳脚跟。”
长孙无忌等人见李世民答应了程逸风的请求,心中虽有些意外,但并未就此罢休。他们经过一番紧急商议,决定提出一个更为棘手的难题,妄图借此机会让程逸风出丑,彻底将他打压下去。于是,长孙无忌站出来,恭敬地对李世民说道:“陛下,既然程逸风愿接受考验,臣提议,让他负责长安城的粮库管理。这粮库管理,关系到我长安城百姓的民生大计,责任重大,账目繁杂琐碎,且极易滋生贪污腐败现象。以程逸风的能力和经验,若能妥善管理,那自然证明他确有真才实学,臣等也心服口服。” 他表面上说得冠冕堂皇,实际上却是包藏祸心,想要将程逸风推进一个难以脱身的泥潭。
程逸风心里明白他们的险恶用心,这粮库管理确实是个烫手山芋,稍有不慎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。但他毫无惧色,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,仿佛一位勇敢的战士,直面敌人的挑战。他毫不犹豫地接下了这个任务,向前一步,大声说道:“陛下,臣愿领命。臣定当竭尽全力,不负陛下重托,管理好长安城的粮库。” 他的声音坚定而自信,如同洪钟般响彻朝堂,让在场的大臣们都对他刮目相看,也让长孙无忌等人心中一惊,没想到这个年轻人竟如此果敢。
从朝堂退下后,程逸风深知自己即将面临一场艰难的战斗。但他毫不退缩,心中暗暗发誓,一定要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,打破长孙无忌等人的阴谋,在这朝堂之上站稳脚跟,为自己和父亲争得一席之地,也为大唐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。而长安城的粮库,这个看似普通的地方,即将成为他证明自己的战场 。
更新时间:2025-03-14 09:19: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