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景桓站在自家那几亩田边,望着已经小有规模的试验田,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。他深知,仅凭自己一家的力量,想要在这个艰苦的70年代把种田事业做大做强是远远不够的。他的脑海里已经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——和村里的几户人家合作。
这一天,苏景桓起了个大早,挨家挨户地去拜访他心中理想的合作对象。他首先来到了赵二爷家。赵二爷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,他家的田地虽然不算多,但赵二爷经验丰富,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。苏景桓走进赵二爷家的小院,看到赵二爷正在修补农具。
“二爷,早啊。”苏景桓热情地打着招呼。
赵二爷抬起头,看到是苏景桓,脸上露出了和蔼的笑容,“景桓啊,这么早来找二爷有什么事啊?”
苏景桓也不拐弯抹角,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,“二爷,您也看到我家那片试验田了,我现在有个新的种植计划,想扩大规模。我觉得您经验丰富,想邀请您和我一起干,咱们合作,把种出来的东西卖出去,肯定能过上好日子。”
赵二爷放下手中的农具,皱了皱眉头,“景桓啊,你这想法是好,可是二爷我年纪大了,就怕跟不上你的新法子啊。”
苏景桓赶忙说道:“二爷,您可别这么说。您的经验就是最宝贵的财富,我那些新法子您要是觉得不靠谱,您尽管指出来,咱们互相学习。而且,这合作要是成了,大家都能多些收入,家里的日子也能好过些。”
赵二爷沉思了一会儿,缓缓地点了点头,“行,景桓,二爷信你。你这娃有想法,又肯吃苦,二爷就跟着你干一回。”
得到了赵二爷的支持,苏景桓信心大增。他接着又来到了刘铁匠家。刘铁匠手艺精湛,为人豪爽,家里的劳动力也不少。苏景桓刚到门口,就听到屋里传来打铁的声音。
“刘叔,在忙呢?”苏景桓大声喊道。
刘铁匠停下手中的活计,走了出来,“是景桓啊,快进来。”
苏景桓走进屋里,把合作的事情跟刘铁匠说了一遍。刘铁匠听后,哈哈一笑,“景桓,你这主意不错。我这天天打铁,虽然能勉强糊口,但也想多赚点钱。不过我就担心啊,这种出来的东西卖不出去咋办?”
苏景桓胸有成竹地说:“刘叔,您放心。我之前去镇上打听过了,现在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需求很大。而且我有自己的一套种植方法,产量肯定比普通的高。再加上您家的劳动力,咱们把规模搞上去,肯定能赚钱。”
刘铁匠拍了拍苏景桓的肩膀,“好,景桓,你这么有信心,刘叔就跟你干了。”
就这样,苏景桓一家一家地去说服,终于找齐了几户愿意合作的人家。他们聚在苏景桓家的小院里,开始商量具体的合作事宜。
苏景桓站在众人面前,清了清嗓子说:“各位叔伯婶子,咱们既然决定合作了,就得有个章程。首先,咱们的土地还是各自负责管理,但是种植的品种和方法都按照我研究出来的来做。种子和肥料的费用先从收成里扣除,剩下的再按照各家投入的土地和劳动力比例来分配。”
大家纷纷点头,表示赞同。赵二爷说道:“景桓啊,这都听你的。不过咱们可不能偷奸耍滑,得齐心协力才行。”
“那是当然,二爷。”苏景桓接着说,“还有,咱们得互帮互助。哪家要是遇到了困难,大家都要伸把手。”
众人都觉得苏景桓考虑得很周全。可是,也有一些担忧的声音。一位婶子说道:“景桓啊,咱们这么搞,村长能同意吗?这会不会违反啥规定啊?”
苏景桓笑了笑说:“婶子,这个我也想过了。我一会儿就去和村长说说,咱们这也是为了提高产量,多给村里做贡献嘛。”
第二天,苏景桓来到了村长家。李村长正在屋里看报纸,看到苏景桓进来,放下报纸问道:“景桓啊,找我有什么事啊?”
苏景桓把合作的计划详细地跟村长说了一遍。李村长听后,皱起了眉头,“景桓啊,你这想法是好,可是咱们村里从来没有这样搞过,这要是出了问题可咋整?”
苏景桓耐心地解释道:“村长,我知道您担心。但是您看,咱们现在按照老方法种地,产量一直上不去,大家都过得紧巴巴的。我这个方法是经过试验的,肯定能提高产量。而且大家都愿意合作,互相监督,不会出问题的。”
李村长还是有些犹豫,他在屋里来回踱步。苏景桓继续说道:“村长,您也希望咱们村能发展起来吧。如果这个合作成功了,咱们村的收入增加了,到时候还能给村里办更多的好事呢。”
李村长沉思了许久,终于点了点头,“行,景桓,既然你这么有信心,那我就同意你们试试。但是你得保证,可不能出乱子。”
苏景桓高兴地说:“村长,您放心吧。”
得到了村长的同意,苏景桓和合作的几户人家更加干劲十足。他们开始按照计划整理土地,准备种子和肥料。苏景桓也把自己从系统中学到的种植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。
然而,合作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刚开始的时候,有些人家对新的种植方法不太适应,出现了一些失误。比如,有一家在施肥的时候没有按照苏景桓说的比例来,结果差点把苗烧死。苏景桓得知后,赶忙跑到那户人家的田里,仔细查看情况,然后指导他们如何补救。
还有一次,因为天气突然变化,大家担心刚种下的种子会受到影响。苏景桓一边安抚大家的情绪,一边根据系统的提示,告诉大家应对的方法。
在这个过程中,苏景桓也感受到了村民们的质朴和团结。虽然遇到了困难,但是大家没有互相埋怨,而是齐心协力地想办法解决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他们的努力开始有了回报。
田里的庄稼长得格外茂盛,远远望去,绿油油的一片。这和村里其他人家的田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其他村民看到他们的成果,都羡慕不已,纷纷跑来打听他们是怎么做到的。
苏景桓也不藏着掖着,把一些基本的种植方法告诉了大家。他知道,只有整个村子都发展起来了,才是真正的成功。
而在这个过程中,苏景桓和陶芷江的感情也在悄然发展。陶芷江经常会到田里来给大家送水送饭,她看着苏景桓忙碌的身影,心中满是敬佩和爱慕。苏景桓也对这个善良勤劳的姑娘越来越有好感。
有一次,苏景桓在田里忙得满头大汗,陶芷江递给他一碗水,温柔地说:“景桓哥,你歇会儿吧,别太累着了。”
苏景桓接过水,看着陶芷江,笑着说:“芷江,谢谢你。有你在,感觉都没那么累了。”
陶芷江的脸微微一红,低下头说:“景桓哥,你做的这些事真的很了不起,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。”
随着庄稼的茁壮成长,大家都开始期待着丰收的到来。他们知道,这不仅仅是他们几户人家的希望,也是整个村子走向富裕的开始。
可是,就在丰收在望的时候,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席卷而来。大家看着田里有些叶子开始发黄,长斑,都心急如焚。苏景桓的眉头也紧紧地皱了起来,他知道,这是对他们合作的一次重大考验。
他迅速回到家中,打开种田系统,查找应对病虫害的方法。系统给出了几种解决方案,但是需要一些特殊的药剂和设备。苏景桓马上去找村里的王技术员,希望他能帮忙。
王技术员听了苏景桓的描述后,也很重视这个问题。他和苏景桓一起研究,发现可以用一些土方法来暂时控制病虫害的蔓延,同时尽快去镇上寻找所需的药剂和设备。
苏景桓和合作的几户人家分成几个小组,一组负责在田里用土方法处理,一组则立刻前往镇上。在镇上,他们四处寻找,终于买到了需要的药剂和设备。
回到村里后,大家按照苏景桓的指导,开始对田里的庄稼进行全面的治理。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战,病虫害终于得到了控制。
这场危机让大家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。他们明白,只有团结一心,才能克服各种困难。
终于,到了收获的季节。大家看着饱满的庄稼,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他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粮食,更是对未来的希望。
苏景桓和合作的几户人家把收获的农产品整理好,一部分留作自家食用和储存,另一部分则准备拿到镇上去卖。他们相信,这些高品质的农产品一定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。
在去镇上的路上,大家的心情既兴奋又紧张。苏景桓看着大家,鼓励道:“叔伯婶子们,咱们的努力不会白费的。这是咱们合作的第一个成果,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。”
当他们把农产品摆到镇上的集市上时,立刻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。大家纷纷围过来,询问价格和品质。苏景桓和伙伴们热情地介绍着,不一会儿,农产品就被抢购一空。
拿着卖农产品换来的钱,大家的手都有些颤抖。这是他们辛苦劳作的回报,也是他们走向富裕生活的第一步。
回到村里后,他们按照之前的约定,扣除了种子、肥料等费用后,把剩下的钱按照各家的投入比例进行了分配。每家都分到了比以前多很多的钱,大家都高兴得合不拢嘴。
这次合作的成功,让更多的村民看到了希望。他们开始主动向苏景桓请教种植方法,希望也能加入到这个致富的行列中来。苏景桓知道,他的事业才刚刚开始,他还有更大的目标要去实现。
在这个70年代的农村,苏景桓带着他的伙伴们,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,开启了一段充满希望的致富之旅。而他和陶芷江的感情,也在这共同奋斗的过程中不断升温,就像田里茁壮成长的庄稼一样,充满了生机与活力。
更新时间:2025-03-14 10:57:28